编者按
为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法治贵州》杂志与“贵州司法”微信公众号建设质量共同提升,“贵州司法”微信公众号选取《法治贵州》杂志刊登的优秀文章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2024年第1期《法治贵州》杂志刊登了《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护航毕节高质量发展》报道文章,全文如下:
2021年7月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毕节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层示范样本为目标,健全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落实机制,以深学促实践、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促发展,在科学立法、法治政府、普法守法、执法监督等方面探索了一批有益经验、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全市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愈加浓厚,法治护航毕节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愈加凸显。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塑形行动”推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走深走实
“塑形行动”是毕节市铸魂、固本、塑形、聚力、健体“党建五项行动”之一,在市委统筹下由政法部门牵头推进,旨在解决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任务是“四个塑形”。一是塑开放包容之“形”。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做好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文章,推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持续强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政企会商、投诉处理、义务监督、解剖培训、明察暗访五大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等涉黑涉恶犯罪,形成了更加阳光开放包容的市场生态。二是塑文明和谐之“形”。以提升初信初访质效为着力点,压实县区、部门、乡镇的属地和属事“即诉即办”责任,实现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攻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包案督访、现场办公等方式,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和疑难问题。持续强化网络信访工作,市级成立网民留言工作专班专门办、提级办,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线上线下重大风险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信访总量和人数比示范创建开展前分别下降了24.48%和30.64%。三是塑遵纪守法之“形”。坚持严打违法犯罪和推进公民守法教育相结合,营造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强化“行刑衔接”机制运用,倒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近三年全市刑事立案数、“两抢一盗”发案数、毒品案件数均大幅下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四是塑自信自强之“形”。注重强化对失业人员、脱贫群众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帮扶,加强各类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管理和关爱,全力让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兜牢兜准社会保障底线,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未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同时,持续强化干部群众感恩教育和“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精神教育,全市上下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充分展现。
坚持目标指向,聚焦“五个着力点”推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落地落细
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实际,聚焦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重点,找准“五个着力点”推动补短板、促提升,推动法治建设见行见效。一是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为着力点,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以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为抓手,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34个,推动在全省率先形成集“六大监督”为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实现市县乡行政执法信息集中统一公开、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构建了以“1支队伍综合执法”为核心、“11支队伍专业执法”为支撑的执法工作格局。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错案问责追责工作,行政诉讼败诉率下降至12.99%。二是以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聚焦地方立法、“三创六率六防止”等重点,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创建,2021年以来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14部,清理废止制度规定49件;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个,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3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5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占历年创建总数的52.94%;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2个,占历年创建总数的60.78%。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622”工程,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4018个,纳雍县法律援助中心获司法部表彰。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开展普法宣传7.2万场次,拍摄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短剧《法点人生》,播放量突破1.7亿次;参与摄制的《重生》《好运来》分别获全国第八届、第九届“金法槌奖”。三是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为着力点,狠抓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司法活动制约监督,大力开展司法案卷评查和瑕疵案件专项治理,2021年以来共评查司法案卷1.5万件,合格率达98.1%。承办全国首例生态环保行政公益诉讼案,涉特殊主体案件执行工作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推广,办理的全国检察机关首例蚯蚓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研发的“涉企民事诉讼违法公告送达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获二等奖,开发的全省首个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云平台(APP)“守未联盟”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推广。四是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为着力点,全力维护基层安全稳定。坚持“五治融合”,坚持市级统筹与充分发挥基层创造性相结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推进诉源治理,探索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机制,形成了“十户联防”“警务两会”等一批鲜活经验,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和司法部充分肯定,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组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4090个,培育人民调解员1.9万名、乡村“法律明白人”2.4万名,累计排查矛盾纠纷6.5万余件,调解成功6.28万件,调解成功率96.79%。1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5名调解员获司法部表彰。五是以抓实法治督察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法治保障。紧盯行政权力监督、立法工作监督、司法活动监督、民事公益诉讼监督等关键重点,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体系,严防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2021年以来共监督立案1174件、撤案523件。纪检监察系统“一站三台账”“作风扫码评价”等典型经验获《中国纪检监察报》刊载推广。
坚持制度取向,健全“三项机制”推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有力有效
健全完善机制,压紧压实责任,不断夯实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组织保障,有力有效推动工作向好发展。一是健全市县党委领导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市、县党政“一把手”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健全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及履职尽责、失职追责的法治建设责任体系,提升各级党委依法治理能力。2021年以来市县两级党委共召开368次常委会会议、813次专题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1410个。二是健全推进乡镇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将法治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基层治理总体格局,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分值比重达10%以上。选取全市经济相对发达的32个乡镇(街道)开展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赋权试点,破解“看得见却管不了”的难题,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配齐配强乡镇司法所、基层人民法庭、派出所等机构的人员力量,重点推动解决乡镇司法所“无人所”“一人所”等问题,确保发挥作用。三是健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推进落实机制。建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全面领导、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抓总以及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民法典》实施五个协调小组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推进体系,健全常态化调度督查、沟通协作等工作推进机制,推动示范创建各项任务闭环落实到位。同时,健全与上级部门常态化沟通汇报机制,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帮扶合作机制,形成推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强大合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毕节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力推动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及省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工作体系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聚力在科学立法、法治政府、公正司法、普法守法、法治监督、数字法治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典型,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层示范样本,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